【纪检人手记】不变的使命

时间:2018-02-22 15:24    来源:淮北市纪检监察网  
【字体: 】      打印

2008年,我进入淮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逐渐从一名检察战线的“新兵”成长为“老兵”,在岗位上取得了一些荣誉和成绩。我为自己每一次的进步而喜悦,也对检察院这个温暖的“家庭”充满了感情。

2017年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为了响应组织安排,我成为转隶干部中的一员。改革蹄疾步稳,谈心谈话、家访、编制划转……转隶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我的内心也五味杂陈,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履新的新奇,还有些许的忐忑。

根据“人岗相适、纪法相融”的原则,市监委成立后,我被安排到审理室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上班的第一天,我在工作笔记的扉页上认认真真地写上这八个字,默默地鼓励自己。

新的挑战总是很快就来,上班第二天,我就接收了一个违纪案件,卷宗只有两册。我内心窃喜,这与厚厚的公诉卷宗相比,实在是太“小菜”了。根据集中培训时学到的知识,对照相关规定和流程,我用了三天时间,形成了阅卷笔录和审理意见—“违反廉洁纪律,给予警告处分。”当我自认为工作完成的很圆满,请办公室同事把关时,却被发现在细节上有不少欠缺和疏漏之处。同事指出,该违纪人员是党员,但不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做出处分决定时,应明确为党内警告处分。之后,同事又不厌其烦,从头至尾,条分缕析,从形式到内容,从实体规定到办案程序,再到如何引用条例等等耐心地给我讲解,让我明白了小细节也蕴含大学问,小错误往往会导致大问题。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认真加强业务学习,对“四种形态”“六大纪律”“八项规定”和审理工作流程方式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由于“惯性思维”,在工作中,我对纪言纪语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和灵活。对此,分管领导没有批评我,而是给我更多的鼓励:“不要着急,思维的转变、工作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你一定会胜任新岗位。”领导们在忙碌的工作中,对部室呈批的每一份材料都一字不落、仔细阅读,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都予以修正,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深深的感染着我。有一次,领导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审理工作和公诉工作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办理违纪案件时一样要严格要求,一样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规,尤其在办理违法涉刑案件时,更要严把关口。你转隶过来,虽然身份变了,但使命和担子未变啊!”领导的谆谆教诲,每每都让我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不知不觉,我走进监委这个新“家庭”已经近两个月,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越来越“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当改革的号角吹响时,我跟着指挥棒来到了新的“战场”,踏上了反腐新征程。角色在变、岗位在变,但肩负的使命没有变,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为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积极贡献力量、冲锋在前!   (市纪委、市监委审理室  王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