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一刻不停歇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时间:2018-02-05 09:10    来源:淮北市纪检监察网   作者:淮北市纪委、市监委  
【字体: 】      打印

2017年,淮北市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抓实抓好“两个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为加快转型崛起营造了良好政治生态。

抓住管党治党“牛鼻子”,全面推动落实“两个责任”。市委制定出台“两个责任”实施办法及4个配套制度,组织79名党组织“一把手”向市委全会书面述责述廉,安排2名纪委书记和5名党委书记向市纪委全会述责述廉并现场接受提问和评议。市纪委多次召开乡镇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会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建立派驻机构“月例会”制度,印发派驻机构上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本月重点任务“两个清单”,倒逼派驻机构发挥监督“探头”作用。严格执行《问责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共对164起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等问题进行追究,问责党员干部220人、党组织5个,分3批通报典型问题12起。

坚持挺纪在前,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扎实开展“讲政治、重规矩、勇担责、作表率、促崛起”专题警示教育,制作警示教育片《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廉政微电影《纯净的祝福》。召开专题警示教育民主生活会,督促被上级纪委谈话函询的51名领导干部分别作出说明或检查。组织厅级领导干部到省、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现场接受警示教育,筑牢筑实纪律红线。组织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出台《市管干部任前警示教育实施办法》,组织48名市管干部进行任前考试。出台《关于在受处分党员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召开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规定》,督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市教育局等被查处领导干部所在党组织深刻剖析,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对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风气进行全面督查,回复党风廉政意见997人(次)。市委印发《“红脸出汗”常态化记实手册》,向610余名市管领导班子成员发放,开展“红脸出汗集中谈话月”等活动,推动红脸出汗常态化、全覆盖。规范建立市管干部廉政档案,汇总整理领导干部廉政勤政方面情况,定期动态更新。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四种形态”处理2435人次。其中,运用前两种形态处理2231人次,占总数的91.62%。

持续正风肃纪,赢得党心政心民心。深入开展“酒桌办公”、公车私用、“一桌餐”“升学宴”等专项整治,全年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25起,处理163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15人,通报典型问题26起,涉及党员干部31人。严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共查处各类问题253起,处理301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233人。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共排查问题线索151条,查处违规违纪问题120余起。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共处理党员干部115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6人,诫勉谈话36人,免职、降职2人,通报典型问题5起。开通“三位一体”纪检监察宣传教育新媒体平台,开展“家风助廉”系列主题教育,编纂《清正传家远》《淮北清正廉史》等书刊,着力建设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活动的实施意见》,出台《淮北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规定》,明确“七条禁令”,《安徽日报》《安徽新闻联播》等媒体专门作了宣传报道。

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监督活力。扎实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成立市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市、县(区)监察委员会全部组建完成。派驻机构向集约发展,市纪委派驻机构调整为24个,出台《关于加强市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及各类管理办法,明确各纪检组由市纪委直接领导、统一管理。成立市委巡察机构一办两组,出台《八届市委巡察全覆盖工作方案》,创新巡察方式方法,已对9家单位开展3轮巡察,发现问题线索167件。抓好省委巡视移交问题线索的整改落实,149件问题线索全部办结,给予党政纪处分47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23人。建设“智慧纪检”平台,提高了纪检监察整体效能,中纪委《案件监督管理情况》《中国纪检监察报》分别刊登这一做法。(淮北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