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路璐)日前,安徽省淮北市委组织部发布了多名干部任前公示信息,看到关于自己的那条信息,正在挂职淮北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的李文才感到心里“暖暖的”。
“这几年,组织给予了我充分的关怀,帮助我正确看待处分,积极干事创业。现在,又将我任命到新的工作岗位,我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李文才充满信心地说。
据悉,在淮北市,像李文才一样“跌倒后”再“站起来”的党员干部不在少数。
“刚被处分时,总觉得自己脸上‘有疤’,担心组织会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李文才说道,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受到处分后,等待他的并不是想象中的“区别对待”,市领导以及所在单位领导反而先后多次找他谈话,引导他卸下包袱、轻装前行。渐渐地,压在李文才心里的大石落地了。在前往淮北经济开发区挂职后,他主动作为,通过调整规划,置换出工业用地3000余亩,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奠定了基础;牵头完成龙支河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提升经济开发区形象……去年8月,一场暴雨侵袭淮北市,由于地形原因,经济开发区内涝严重,李文才连续3天3夜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今年1月,淮北市召开全市巡视整改警示教育会议,李文才作为受到处分后积极作为的正面典型在大会上发言。
“有些受到处分的党员干部心灰意冷,干脆‘破罐子破摔’;有的是想干事,但又害怕出了错再受处分,心存顾虑,放不开手脚……”去年初,淮北市纪委监委对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的案件回访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部分受处分人员存在的问题。“虽然受到了处分,但还是我们的同志,应当‘拉一把’‘扶一程’。为此,我们向市委提出了加大回访教育力度的建议,引起了重视。”淮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宰学明说。
去年6月,淮北市委出台了《关于对受处分人员开展暖心回访工作的暂行办法》,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有针对性地对受处分人员开展教育、管理、监督、关心、激励、帮扶等工作,着重解决对受处分人员一“处”了之问题。
据了解,暂行办法出台后,淮北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积极行动,抓好落实。在回访前制定回访方案、拟定回访提纲,做到“因人施策”“因事施策”,选择回访对象易接受、不抵触的方式开展回访;在回访中,通过正面和侧面了解,重点掌握受处分人员的认错纠错、日常思想、工作态度等方面情况,坚持以情动人、以理育人,引导他们改过自新再出发;回访后,及时填写《回访情况登记表》《受访人反馈表》,与单位意见、回访记录等材料一并归入干部廉政档案或回访工作档案,构成完整闭环。
“暖心回访工作办法的出台,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回访工作体系,做到了既打‘板子’又开‘方子’,有力推动了受处分干部由‘有错’变‘有为’。”淮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晓武表示,截至目前,该市已对1500余名受处分人员进行了“暖心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