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一名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老红军。他没有给我们兄弟姐妹留下存款和房产,只留下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克己奉公、廉洁齐家’的良好家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伴随并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谈起父亲刘型,女儿刘松…
发布时间:2018-10-30
古代一些官员在为官过程中,尤其是在基层为官过程中,非常重视民情。他们秉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一些官员在任职期间,了解存在问题、解决疑难杂症、化解各种纠纷、注重民生问题,做一些打基础、作铺…
发布时间:2018-10-23
在古人的心目中,祭祀孔子的孔庙是极神圣的地方。同安孔庙是厦门地区唯一的孔庙,它的右侧有两座祠堂,一座是北宋著名科学家苏颂祠,另一座是明代理学名宦林希元祠。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林希元出生…
发布时间:2018-10-16
明朝初年,泗州出了一位朝廷重臣金纯。他两度任职刑部,从侍郎到尚书,治刑理狱成效显著,屡屡得到皇帝的赞赏和重用。史书记载的金纯,是个敢摸老虎屁股、坚持慎刑明信的的执纪执法者。刑部尚书古称大司寇,是掌…
发布时间:2018-10-10
曹彬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其实,曹彬最初在军中只是一个小小的牙将,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将军,是因为先后受到了两个人的赏识,一个是后周世宗柴荣,一个是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而他…
发布时间:2018-09-26
发布时间:2018-09-17
唐李白有名诗《行路难三首》,第一首大家最熟悉,其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第二首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开头 ,诗中有“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第三首有“吾观自古贤…
发布时间:2018-09-13
历史上有不止一个叫李蕃的清官,今天要讲的是四川通江的李蕃(1621年-1694年)。李蕃自幼聪慧过人,入学一年即能赋诗作文,成人自愧不如,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康熙十年(1671年)出任山东黄县知县。在任九…
发布时间:2018-09-12
明万历年间,兵部左侍郎汪伯昆在巡视蓟辽军事设施时不察实情,不探讨军事问题,却与当地文人吟诗作赋。正气凛然的蓟辽总兵戚继光排除阻力,如实向朝廷禀报了这一不作为官风。然而,汪伯昆回京后,却字斟句酌,呈…
发布时间:2018-08-30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族世代遵循的道德准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每一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迹,都离不开家风打下的精神烙印。历史上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以廉慎著称,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东汉末…
发布时间:2018-08-24
首都博物馆近期推出的“畿辅通会——通州历史文化展”中,一把独一无二的军粮经纪密符扇吸引了许多观众的注意。要了解这把扇子该如何使用,我们还得从清代的漕运说起。 …
发布时间:2018-08-23
侯霸(?—37年),字君房,河南郡密县(今河南新密东南)人,东汉初年名臣。侯霸深得光武帝刘秀的器重和信赖,为东汉初年的政权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成语“攀车卧辙”和“笃志好学”都…
发布时间:2018-08-17
御史弹劾事例贯穿唐代始终 宋元之交的历史学家马端临在其所编著的《文献通考》中记载:“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在中国古代,自秦代开始,即置御史掌举察非法,受公…
发布时间:2018-08-06
以戏剧演绎历史事件,在唱念做打中逗人笑让人哭,引人思催人进,曾经是民间信息传播、艺术传播、思想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尽管早知结局,甚至熟知演员、唱词、唱腔,即便在数字化信息井喷的年代,却依然让人…
发布时间:2018-07-26
汉武帝元光年间,有一位大人物出生了。他叫霍光,字子孟,是河东平阳人,也就是现在山西临汾这个地方的人。长大后,霍光成为了汉武帝的重要谋臣,随汉武帝做事。汉武帝驾崩后,做昭帝…
发布时间:2018-07-09
王阳明《传习录》中说:“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其救世济民方案的核心是致良知。何谓良知?良知即…
发布时间:2018-07-09
淑英、大发: 信均收到,因事忙未复。生孩子后身体好吧?在工作中仍应继续学习,提高政治文化。在省合作社工作很好。应当时时注意廉洁奉公守法。我身体很好。勿念!祝好。 父 三月十六日…
发布时间:2018-07-03
古代的清官,往往以“爱民如子”为己任,而百姓赞扬一位好官,也多尊称为“父母官”。其实,“父母官”的称谓源自“召父杜母”的典故,都是发生在汉朝时期南阳的故事。 《汉书·循史传》记载,西汉元帝时…
发布时间:2018-06-27
清朝究竟有多少名叫“存仁”者,限于当时缺乏现代化的户籍数据管理体系,所以不得而知。据我所知,至少有两位存仁先生名垂青史。 一位是天聪五年(1631年)十月,皇太极发起大凌河之战围城两月后,被迫投…
发布时间:201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