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军:“执纪审查有力度也要有温度”

时间:2019-03-04 10:0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 】      打印

浙江省绍兴市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徐晓军

“执纪审查有力度也要有温度”

图为徐晓军在查阅法规条文。

“这是房产公司赔给我的违约金,我怎么不能拿了?”

“这真的是违约金吗?”

“是啊,这是房产公司违约赔给我的。”

“在楼市低迷的时候,房产公司为什么愿意主动‘违约’赔给你违约金?……你当时身处什么岗位,这个公司是不是你的管理服务对象,难道你不清楚?”

这是浙江省绍兴市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徐晓军近日与某市级部门班子成员的一次谈话。这次谈话为案件顺利查办奠定了基础,最终这名干部因涉嫌受贿被查处,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自2004年进入纪检监察系统至今,十几年来,徐晓军一直奋战在执纪审查一线,成功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近百起,先后获得中央纪委嘉奖和浙江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谈话是案件查办的重要环节。”说起自己的办案经历,徐晓军告诉记者,“在接触谈话对象时,只有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办法,让谈话直达人心,案件才能尽快取得进展。”

“找准突破口,才能对症下药”

当被问及如何快速有效地让谈话对象开口时,徐晓军的回答是:“找准突破口,才能对症下药。”

2009年初,徐晓军被抽调到省纪委参与查办某厅级干部受贿案。行贿人中有一名老板,他一方面因为被调查而感到恐惧,另一方面又抱有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该厅级干部不会说出与他之间的不正当交往,所以一直犹豫着不开口。徐晓军接手后,仔细研究对方的背景资料,分析对方的心理状态。在一次谈话中,当这名老板不经意间谈到自己颇为不易的奋斗史后,徐晓军迅速找到了切入点。“我们一起聊了他的创业史和创业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一同探讨了贪腐行为对市场秩序的影响和对企业发展的危害,结束谈话前,我原原本本地把行贿罪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告诉了他。”徐晓军说,第二天下午,这名老板主动要求找他谈话,卸下了心理防线,交代了行贿事实。

为了能找准谈话的突破口,徐晓军对自己经手的每一个案件、每一位谈话对象都会下足功夫,全面获取和掌握各种材料,认真分析研判,核查每一个疑点,绝不打无准备之仗。

2013年,徐晓军在省纪委借调期间,和同事对某事业单位一位副厅级领导干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相关信访举报内容进行调查核实。由于举报的内容比较粗略,刚开始有点无从下手。徐晓军就想了个“笨办法”——对这位干部的资金资产进行排查。

“那个星期徐主任足足做了7张大表,大伙都戏称他为‘表哥’。”和徐晓军一起参与办案的第六纪检监察室干部小楼说,“他先在制表软件内编公式自动筛选,再打印出来大家一起分析,终于理清了该领导干部及其关联人的资产和大额资金变动情况。我们发现这名领导干部定期给一名湖北女子金某转账,最大一笔达50万元。”

这50万元从何而来,金某是谁,和他有何关系?徐晓军带领团队顺着这条线索继续深挖,最终判定双方极有可能是情人关系,这50万元是该领导干部用来供金某购房使用的受贿款。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50万元成了谈话的重要突破点,该案立案后,谈话进展顺利,这名干部很快就交代了问题。

“谈话要多走心,要唤起违纪干部的初心”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贯方针。在徐晓军看来,执纪审查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查清问题,而是要唤起违纪干部的初心,让他们真正知错、改错。

徐晓军说,在自己查办医疗系统某领导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时,该领导在交代问题后,就出现了情绪低落等情况。

“执纪审查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不能让他这么沉沦下去。”徐晓军专门安排时间与他谈话。谈话中,徐晓军肯定了他的医术以及救死扶伤的成绩,聊年轻时候奋发有为的学习、工作经历,重温入党初心。还帮助他分析自身腐败堕落的思想根源,鼓励他重拾生活的信心。

“很感动,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就像黑夜里的船找到方向。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坦诚面对错误,努力改造自己。用我的医术去救治更多的病患。”事后,这名受查处的医院领导这样说。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某国有企业经理身上。开始谈话不久,该经理就交代了所有问题。但在结案前却出现了反复。徐晓军经过分析,发现他家里的兄弟姐妹较为贫困,家中老人主要由他赡养,儿子又刚刚获得某名牌大学的保送资格。该经理担心自己被判刑后,不能给老人养老,还要影响儿子上学,心里有了顾虑。

针对这个情况,徐晓军马上找到了该经理的妻子沟通。其妻对此积极配合,并让徐晓军转告该经理四句话:第一,要相信党,相信组织;第二,要好好改造,她会等他;第三,老人放心,她会赡养;第四,儿子已经被顺利录取了,不要担心。

“听了这四句话,该经理沉默了一分钟,然后嚎啕大哭,最终平复了下来。”徐晓军回忆说,“前几年,我们去监狱看他,他告诉我,他在服刑期间还在努力学习,希望服刑结束后,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再做贡献。”

“遇到困难不可怕,办法总比困难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违纪违法案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越来越强。要在这样的战场打胜仗,必须要有真本事。

“徐主任常说,做一名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不仅要熟悉党纪法规,还要对工程建设、金融等腐败易发高发领域的相关业务知识,新形势下腐败的各类表现形式以及违纪违法人员的心理特征等熟练掌握。”第六纪检监察室的干部小孙说。

小孙回忆,在查办一起副处级领导干部案件时,徐晓军就碰到了硬骨头。

刚开始接触这名分管政法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时,对方态度强硬:“你们还嫩着呢!”无论怎么谈,对方都是一脸傲气,谈话陷入了僵局。

尽管压力不小,但徐晓军并没有退缩。他鼓励大伙:“把困难看得太大,就会把自己压死,办法总比困难多。”之后,徐晓军调整思路,旁敲侧击地了解到对方喜欢户外运动,于是就以此为话题,跟他探讨户外运动,逐渐引起了他的谈话兴趣。

“就这样,我们有了谈话的基础,为了保持这种‘能谈下去’的状态,我每天坚持和他谈话,围绕‘核心’四处‘游走’,避免重新陷入谈话僵局,同时安排办案组其他成员根据他偶然提到的一个人名在外围开展调查。”徐晓军告诉记者。

通过外围了解和信息比对,办案组发现了这是一名受贿“中间人”。于是,工作人员内外同时加压,一方面加大了谈话的力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另一方面,找到那名“中间人”,对其进行深入调查。这一场拉锯战,足足打了10多天。最终,案件顺利突破。

“每一名被调查人面对自身的违纪违法事实,第一反应往往是否认和抗拒。所以一些案件往往如同一场‘鏖战’。”在谈到办案遇到过的困难时,徐晓军回忆道,“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办案人员有足够的耐心,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群策群力,主动迎上去,坚持谈下去,让对方听进去。”(记者 颜新文 通讯员 宋越琳)